旅游 | “探源中华文脉·发现宝藏陕西”汉中以“古今辉映”擦亮文旅融合金字招牌

汉水悠悠几千年,汉人息息千万代。陕西汉中北倚秦岭、南屏巴山,千百年来汉文化、三国文化在这里传承发展。近日,“探源中华文脉·发现宝藏陕西”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汉中城固张骞墓、汉中市博物馆、兴汉胜境景区,领略历史名城的人文魅力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汉中城固:让文物“活”起来

两千多年前,从城固走出的张骞,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,开辟陆上丝绸之路,打开了东西方友好交往的窗口,被汉武帝封为“博望侯”。公元前114年张骞逝世归葬城固。如今,张骞文化和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符号,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感悟张骞精神,探寻丝路遗迹。

2014年6月,张骞墓正式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陕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。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博望街道饶家营村,墓冢呈覆斗形,占地约933平方米,墓冢南面共有四通石碑。在墓冢南侧的不远处,还有一对沉睡两千多年的汉代石兽,默默守护着主人。长期以来,城固积极推进张骞墓等文物保护工作,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。

“很多古遗迹在乡村保护的难度特别大,但是张骞墓在清朝的时候就受到了政府的保护,1956年成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。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多种专业保护手段加强对张骞墓的保护,并发布文化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,专门成立遗产监测部对张骞墓及附属文物进行监测,做好定期巡查、记录分析、整理存档。”张骞纪念馆、城固县博物馆副馆长方芳向采访团介绍。

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,张骞文化正在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精神生活。当地创新了很多传承发展方式,包括张骞精神主题宣讲、节假日特别活动、张骞精神云课堂、举办张骞国际研讨会、编写张骞相关书籍和论文、出版张骞故事读本、开发张骞IP卡通形象、制作主题文创产品等,起到了不错的效果。

汉中市博物馆:和历史深情对话

“我们面前的这一座高台,这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——古汉台。”汉中市博物馆的一位讲解员介绍道,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馆区位于古汉台遗址,由自南向北的三个院落组成,设有石门十三品、褒斜古栈道、汉中历史文化等专题陈列。

汉中市博物馆是依托著名的“西汉三遗址”之古汉台、拜将坛、饮马池建成的组团群落式市级博物馆。馆中现藏文物5220件,其中一级文物45件。

古汉台最高处为望江楼。望江楼曾是汉中最高的建筑,采用攒尖顶、庑殿顶、歇山顶等形制,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,是汉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性建筑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该博物馆里“石门十三品”陈列室展陈着“镇馆之宝”——驰名中外的“石门十三品”,由《石门颂》《衮雪》《山河堰落成记》等十三块大型摩崖石刻组成,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“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”凿迁的一级文物,被誉为“国之瑰宝”。“石门十三品”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,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。

兴汉胜境景区:推动中华文化保护传承

“兴汉胜境景区依托汉中享誉世界的汉文化遗存和汉源湖、兴元湖等优良的山水生态环境,通过对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激活其生命力,把陈列在汉中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,转化活化成能够给当代人品味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。”景区工作人员介绍。

兴汉胜境将汉文化贯穿于景区总体规划、建筑设计、室内展陈、实景演艺、运营管理等,打造了《天汉传奇》《汉颂》等大型文化主题旅游演艺,以及汉街开市、镜花水舞、开园迎宾、汉梦今朝等多个情景化的氛围演艺,深入传承和弘扬汉文化,让游客尽情领略汉文化的精髓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传承好历史文脉,发展好汉文化特色产业,打好汉人老家牌,策划好、规划好、建设好、运营好汉文化系列项目,努力实现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有机统一。”汉中市兴汉新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肖智强表示。

(相关单位供图)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3 港澳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