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最资讯丨网络中国节·端午|粽飘香 盼传承


(资料图片)

央广网太原6月21日消息(见习记者张洁)粽叶飘香,这是属于端午节的味道。6月20日,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端午福粽非遗工坊内,70多岁的韩福元正和厂里的工人们一起,赶制来自全国各地的粽子订单。“一天大概能包三四千个粽子,但还是供不应求,订单多得忙不过来!”老韩边忙活边跟记者讲述自己甜蜜的烦恼。

翠叶、红枣、白米是粽子的经典搭配(央广网记者郎麒摄)

将三片翠绿的粽叶叠放,弯成圆锥状,抓一撮泡好的江米,放入3颗红枣,再抓一把江米填满,粽叶弯折,马莲草捆扎,一个有棱有角有面的糯米粽就完成了。将它们整齐地码放在巨大的不锈钢桶内,再用石块压实,蒸煮两个半小时,这一桶400多个粽子,就在时间与温度的加持下,完成了叶、米、枣的“灵魂”交融,散发出浓厚迷人的香气。

“三片粽叶,三颗枣,一根马莲拴得好”(央广网记者郎麒摄)

“三片粽叶,三颗枣,一根马莲拴得好。”韩福元的粽子口诀听着简单,但其实包粽子是个技术活,米不能漏、叶不能散,还要包得大小一致,捆扎松紧得当。工坊共有近十名女工,均来自附近村,年龄在六七十岁。“还有个80多岁的大娘,也在这里包粽子,今天她休息没来。我们是‘60后’‘70后’‘80后’!”韩福元笑着说,笑中有些无奈。

传统的包粽子手艺亟待传承(央广网记者郎麒摄)

晋源是古晋阳的所在地,“晋阳端午节”是为纪念太原始祖、治汾先祖台骀率领太原先民“打开灵石山,空出晋阳湖”,疏导洪水入黄河的壮举。2006年,晋阳端午习俗列入太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,端午福粽也被列为晋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随着福粽的名气越来越大,订单越来越多,作为非遗工坊的掌舵人,韩福元一直希望能将这门传统手工食品的产量提上去,但无奈人手匮乏,“现在会包、能包好粽子的人不多,只有村里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还能做。我就是盼望有更多年轻人能传承咱们这项传统手艺,希望老味道一代代传下去。”

(来源:央广网)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3 港澳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